时下大学生用手机发短信是一种时尚,也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,短信的魅力何在?在于无声和可视。因为无声,你可以忙里偷闲悄悄发送;因为可视,你可以缩在被窝里阅读。这种拇指上的问候毁誉参半。一项研究发现,过度发短信对智商的损害相当于一夜无眠,甚至超过某些毒品。有人将这种影响工作和情绪的行为归入“资讯躁狂症”。
短信事件1:“短信时期”的爱情
这张从宿舍阳台扯到门外的话费单让在场的同学叹为观止,上面赫然显示着本月发出短信1200条。这些短信出自君亮之手,一个高高瘦瘦的蓄着长发的大三男生。
他的女朋友远在湖南一所大学,并不是光彩照人的美女,但是温柔善良,如歌中“并不美丽,但是可爱至极”的灰姑娘。
思念是无边的,他说,短信是一种电话无法代替的绝妙表达方式,这千余条短信见证着他的爱情。
表达感情,不能只用短信
心理学家周正教授说,这种一月发1200条短信的做法是依赖型人格在作怪。具有这种人格的人渴求关怀和认可,甚至为达到这种目的不惜牺牲一切。他们对任何事都没有信心,而短信这种私密的联系方式无疑成了一种感情寄托。也许出于不信任,要借短信来侦察,也许认为这是感情的最好证明,他们要用短信来维系感情。
其实,给人自由,让别人了解自己,相互尊重,才是真爱的体现。对待短信不能如此偏执和依赖。
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,贫穷的人缺少可以控制的生活资源,缺少表达爱的物质和能力,于是依赖语言表达。真正男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:语速慢,语言简洁,多以行动来表达爱。无休止的短信和语言只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自己“贫穷”。
短信事件2:短信时期的友情
一切都是因为几条短信。流健说,这个冬季,每逢周末,我和贞龙都用短信联系。恰巧这天我的手机没电,就直接去贞龙家找他,结果扑空。我急忙赶回家,换上一块电池,手机里跳出他发来的8条短信。
在经常约定的路口等了40分钟,他说:“你真不够义气,不回短信!”我说:“如果你拨通我的手机,或者问一下我的家人,你会知道我的手机没电了,这不怪我。”“你当我是弱智呀!回家歇菜吧!”他咆哮一声扬长而去。我知道,再解释也不会让他心平气和,他曾是我最好的哥们儿。
短信本无罪宽容最重要
周正教授说,他俩的问题不是出在短信上,而是出在贞龙偏执的人格。
有些话不便直说,用短信传达消息,对方可以在适合的时候回复,这在空间和时间上会给对方带来自由。作为一个工具,短信与网络一样无罪,代表着科学的进步。它是传递信息的绝好方式,但它不能代替所有的意图和感情。问题在于人心,在于如何运用。如果用一种偏执的心态对待短信,势必会带来不良影响,甚至会造就狂人、疯子、病人。
偏执的人处事极端,对小事都会有过激反应。他们坚持己见,绝不宽容,不轻信任何人,非常注重真凭实据,对真、善、美也最有认识。但是,这也将导致他们偏执地用短信传达信息,不论对方是否接受,是否理解。
宽容是解决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。要体谅对方,而不能用几条短信来判断事物。
玩短信需一颗平常心
偏执和依赖是人格的极端,不仅导致短信问题,还带来心理障碍。周正教授认为,产生心理障碍的人工作效率低下,事故频发,缺乏团队精神,他们浮躁、激进、侥幸的心态让“安全生产”成为空谈。但是,如果将偏执运用在事业上,他们的事业将会有异乎寻常的发展。
瑞士人是世界上公认最能挣钱的民族,但是在瑞士,瑞士富翁的衣物也并不昂贵。他们用平常的心对待生活,用偏执的心完成事业。巴顿将军就属于偏执自恋型人格,他对每场战争都偏执地信心十足地认为是必胜的,他对战争的理解和敏感也因而增强百倍。
正确运用短信需要一颗平常心,偏执的心则要用在事业上。